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7~59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了解画圆的多种方法,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圆规;学具:小组活动材料(细绳、铅笔和图钉或者纸片、铅笔和图钉)、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出行会用到各种交通工具。今天老师给也大家带来了一些,看。引导学生观察古代的马车、现在的自行车、飞机。教师谈话: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1.轮子都是圆形的
2.它们都会动
教师引导:为什么所有车的轮子都要设计成圆形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圆。(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课堂一开始利用课件出示从古到今的各种车辆,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圆形”。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带着问题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不同工具画圆,初步感知
谈话:要探究圆,我们可以先把它画出来,请同学们借助你手中的物体画一个圆。(提前准备图钉、一根用细绳系好的铅笔、圆形物体)
1.小组合作,利用给出的材料画圆
给小组提供细绳、铅笔或者硬币、铅笔两种工具,要求小组合作利用给出的工具画圆。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平板小程序拍照学生画图过程)
教师谈话: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几种画法,看一下(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①用铅笔绕圆形的物体画一圈
②用绳子系在铅笔上画一圈
③用圆规画
教师谈话:善于借助身边圆形物体画圆,是不错的方法
(2)展示圆规画圆,教师顺势引导:这位同学勇于尝试新的画圆工具,勇气可嘉,老师给你点个赞(互动工具),用圆规画圆还有几点注意事项,请同学们看一下。(放映视频)
3.初次画圆,掌握方法
(1)教师谈话:看完之后,你觉得画圆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交流
(2)学生初次尝试画圆,(若有画的好的就询问出错的可能原因,若没有就再画两个圆)
4.再次画圆,有所感悟
(1)请学生画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画完的同学同桌互相评价。
(2)教师展示两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同心不同大小的圆和不同位置的圆)(小程序拍照讲解)
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
预设:1.同学A画的圆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相同。同学B画的圆都在同一个位置,但是大小不一样。
教师谈话:为什么这位同学画的圆会在不同的位置呢?
预设:圆规的针尖放置的位置不同
教师谈话:针尖固定在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白班演示在不同的针尖位置)
(3)教师谈话:这位同学画的圆都在同一个位置,但是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4)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总结:圆规两脚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板书:针尖固定的点 位置
两脚距离 大小
(二)自主学习,理解圆各部分名称
教师谈话:针尖固定的点、两脚距离都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从课本58页中找找把他们找出来?
1.自学课本,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
2.两位学生交流圆心、半径,(一位上黑板指着黑板上的圆说)教师适时ppt展示。教师适时谈话引导:哪里是圆上?(学生指出,这位同学你真是独具慧眼,感谢你,请回),请同学们互相说一下你的收获并在你画的圆上画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半径 r
直径 d
(三)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探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教师谈话: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呢?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呢?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画的圆,圆片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研究一下并填好探究实验单。
数量关系 | 长度关系 | 其他发现 | |||
r | d | r | d | r与d | |
( )条 条 | ( )条 |
(2)学生交流,教师谈话引导:哪个小组想第一个边演示边分享你们的发现?(展台)谁还用了其他的方法?你们有补充吗?
预设:1.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式圆的对称轴
4.圆内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最长
5.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课件出示总结:必须在同圆(等圆),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用画、量、折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了圆的一些特征,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最后通过全班汇报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对圆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渗透数学文化,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师谈话:现在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了吗?学生借助课件上的圆形车轮进行充分交流、解释。
教师谈话:咱们都与我国古代的科学家的发现现实一样的,不过他们用几个字总结了出来,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
学生交流对“一中”和“同长”的理解。
【设计意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墨子的“一中同长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历史的厚重,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学生讨论为什么车轮要制作成圆形,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填空题。(教材P57第3题)
直径(d ) | 半径(r) | |
圆形桌面 | 90cm | ( )cm |
压路机前轮 | ( )m | 0.62m |
自行车轮 | 7.2dm | ( )dm |
钟 面 | ( )mm | 120mm |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所有的圆的半径都相等。( )
(2)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选择。
(1)半径是连接圆心和( )的线段
A.圆内B.圆上C.圆外
(2)半径和直径都是( )
A.直线B.射线C.线段
(3)经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
A.直径B.半径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刚形成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欣赏身边的圆,感知数学美
同学们,除了车轮是圆形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带音乐)
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些这些圆美吗?是呀多美,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形状,大家和大数学家一样都善于发现美。而且我们也感受到了在遥远的太空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请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五、交流收获,布置作业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大家写到本子上,回家和家长分享,并想一想这个问题:学校马上要召开田径运动会,请你想办法给学校画一个半径是10米的圆吧。
[板书设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