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ICL人工智能课程培育模式——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台山西路小学

  发布时间:2023-07-10 15:05 栏目:应用案例 发布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台山西路小学 点击量:810  

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台山西路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ICL(Information core literacy)人工智能培养模式,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与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班级多学生多,所以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课堂和社团相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国内国外资源相结合、高校基教资源相结合的四结合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人工智能课程培养模式。

 

(一)普适化的年级人工智能教学模式

1.一年级的人工智能科普感知学习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务充满好奇与向往,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一年级人工智能学习关键在于培养学习兴趣,所以在一年级我们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用视频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人工智能。

2.二年级的人工智能体验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我们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接触和体验,如智能音响“天猫精灵”、人脸识别解锁手机、扫地机器人、手机扫码支付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助力生活的场景,直观认识人工智能,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人工智能对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影响。

3.三年级的人工智能编程认知学习

三年级作为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主要通过学习图形化编程语言来学习。我校采用的是Mind+软件,通过拖拽指令块的方式,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创设声情并茂的故事情境。学生在简单游戏的制作中,认识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4.四年级的人工智能理解应用学习

四年级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个阶段人工智能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任务进行思维梳理,进行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搭建程序、测试纠错等,在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编程知识。

5.五年级的人工智能项目实践学习

五年级学生通过项目式的方法,把图形化编程语言和开源硬件相结合,如利用米思齐、掌控板、物联板、各类传感器等设计制作人工智能项目,把动手实践体验和编程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中实践用人工智能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六年级的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学习

六年级学生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在六年级主要以项目化学习理念和STEM学习理念为指引,引导学生进行融合创新和造物,让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二)个性发展的多元化人工智能社团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社团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1.构建人工智能课程群,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

我校开设了十大人工智能社团:无人机巡防社团、STEM生活创意社团、机器人社团、3D创意设计社团、VR编程社团、开源硬件创意社团、智慧消防社团、智慧灌溉社团、智慧虎鲸社团、智慧社区社团。利用每周四周五的社团时间,开展项目化人工智能学习。

2.培养创新思维,夯实人工智能基础

在社团课程中,老师灵活运用STEM教育理念,多学科融合,渗透物理、数学、几何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沉浸思考、反复试错、在做中学、在做中研,最终完成作品。

对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积极去探索去应用,我们一直在实践和改进中,期待大家共同探索出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人工智能课程培育模式,促进人工智能课程的更好普及和应用。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